3·15打假晚会后,我们也来讲讲茶叶行业内闻风色变的问题。或许许多年前,就有业内人在说,茶叶的水很深,只要不喝出什么毛病,就不会有人站出来讲这潭水有多深。只要无关自己利益,绝大多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损害自己利益,那绝大多数人必定是绝口不提。那到底这水有多深呢?龙牌西湖龙井以“只为正统好茶”为目标,与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水下的情况。
茶叶,本来就是普通的一种农产品,许多人自家就世世代代种植、炒制,自家的茶有自家的味道。涉世渐深,大多数人都听说了一些响当当的名字,比如西湖龙井、大红袍、金骏眉等等。绝大多数人都是喝不到所谓的正宗的名茶,哪怕是你去了一趟杭州或者是武夷山,你也不一定能够买到真货。绝大多数人更是以为包装上印着“西湖龙井”四个大字的茶就是西湖龙井了。如此长久以往,渐渐地,这些茶与这些名字就被固定地钉到一起,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好茶。如果有天幸运真的碰到所谓真货,先入为主的认识会让他们拒绝这些真茶,更有可能把真的当作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这难道不让人啼笑皆非吗?
茶叶安全问题也被频频曝光:
1、问题曝光后的漠视
问题茶叶的曝光的新闻时而有见,往往引起一时热议后,便深深沉入湖底。这些出了问题的茶叶何去何从,从此无人问津。更何谈改变呢?
2、偷工减料、加灰分
这个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我们暂且跳过。
3、以次充好、陈茶充新
这种手段,一般的老百姓也不会辨认出来,茶叶也没有到不能喝的地步,也就品质稍差而已。
4、农药残留、禁用农药
去年6月22日,中央电视台北京市消协的工作人员日前分别从北京的燕莎友谊商城、老舍茶馆、沃尔玛购物广场、物美超市、麦德龙超市等随机购买了50个样品进行比较试验,样品涉及标称北京、浙江、江苏、河南、福建、辽宁、安徽等多个省市的31家企业生产或销售的龙井茶样品。
结果显示,50个测试样品中有33个样品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合格率高达66%。 50个样品全部检出农残。
5、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超标、激素滥用
这些不合格样品中,天福、富芳、桐木关等大家比较熟知的商品茶均在列。不合格的,主要是因为被检出了农药残留、禁用农药、食品添加剂及微生物超标等。
此次天福茶叶共有三个批次被检出不合格,均因含有禁止在茶叶中添加的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等添加剂。生产日期为2014年11月12日、2015年3月12日、2015年4月27日,分别在南平、龙岩、莆田三地被检出,品种为正山红种、正山小种、正山红茶。
出现以上问题,其原因又再哪里呢?
1、于茶商
对于茶商唯一关心的就是形状,颜色和香味,压低价格赚取差价。
2、于茶加工个体户
对于茶加工个体户,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收购到低价好茶叶并加工成茶商要的形状,颜色和香味。
3、于茶农
对于茶农唯一关心的就是提高产量,在好价格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4、于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也根本管不了极其分散的经营,每户茶农就产个几十或百把斤。
无关道德,就是没有人关心茶作为食品的基本安全要求,农药,添加,激素,卫生等等。
5、产区盲目种植,一切以利益为导向
如果你身在茶区,或者时常关注新闻,那你可能会时不时听说哪里把原本的植被都改种成了经济效益高的茶叶。
6、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地力降低
如果你真的去过一些”著名“产区,或许你会被整齐的种植茶园所震撼,但是你可曾知道如果盲目开荒,原本植被遭受破坏,如果失于看管,茶园则可能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7、工艺剑走偏锋
就拿铁观音作为一个例子。现在的许多人对铁观音的印象就是像绿茶那么的干茶绿、汤色绿、叶底也是绿油油的,可有多少人知道传统铁观音长什么样子?在乎的人估计不多吧。但岂止一个铁观音变了模样?工艺创新没有错,但剑走偏锋、盲目以市场为导向并不可取。
8、标准缺位
标准有跟没有差不多,茶叶生产、检测、销售等多个环节存在标准缺位现象。许多茶农一年就只就生产个几十或者百把斤,本来赚的钱就不多,如果还要加上这些送检测的费用,根本就很难赚钱。政府部门也根本管不了极其分散的经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见过最坏的勾当,也见证过许多脚踏实地良心事茶之人,也敬重这些坚持自己信念在做茶的人。龙牌西湖龙井以“正统西湖龙井传承者”为宗旨,做到每一颗茶叶源头全程透明追溯,确保正品。